摘要:环境艺术设计在国内教育体系中是较为年轻的学科,近年来伴随经济的进步,大家对物质生活的需要渐渐提升,使得环境艺术类人才炙手可热。因此在高校中,环境艺术专业招生人数急剧增加,但与之合适套的教学与科研远远跟不上其进步速度,在理论体系教学实践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对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进步加以剖析,提出了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字: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观念 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是以自然环境为立足点,调用多种艺术和技术方法,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设计,它涵盖了当代几乎所有些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是大众艺术,伴随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与社会用途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无论从社会背景还是学科自己发展势头来讲,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都具备肯定的现实意义。这对加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产生积极有哪些用途。
1.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定位
伴随国内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革新培养提出了新的需要,社会尤其是企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有着不同层面的需要,它需要设计师具备洞察社会和生活的能力、设计表达与推行能力与综合的革新能力。而高校作为设计人才培养的前沿,其教学环节是重中之重。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设计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都只能使项目设计停留在策略阶段,不可以客观地指导设计工作。缺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的能力,感性考虑和理性策划的能力。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育需要立足当下,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征,以环境艺术革新设计教学为切入点,在理念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环境艺术设计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手段上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渗透与交叉,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革新能力的培养,才能达成培养出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2.主要教学模式剖析
2.1偏重于室内的教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研究范围包含室内和室外两部分,现在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多数侧重于室内,只安排少量的室外设计教学勾容。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都具备肯定的美术基础,学校在室内陈设和装饰用来教学,形成了一种教学特征。但也有不足之处,该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容易致使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定义整体上的把握能力不够,其思维总是容易局限于细部的设计之中,而忽略对整体环境的宏观协调。
2.2 偏重于建筑方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常被建筑类院校使用,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偏重于建筑学专业内同,适合设置一些与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有关的课程,形成了看重建筑轻视室内外设计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可以让学生得到较多的建筑学有关练习,能较好的处置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问的衔接。但也因为教学时数的限制该教学模式不可能让学生有较多的对诸如家具、室内陈设等室内环境设计因子的设计练习,也很难安排足够的学时让学生对外部微观环境诸如雕塑、园林小品、环境设施等有足够的设计练习。
2.3 建筑、室内外三者并重的教学模式。少数院校为了能让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较为整体的把握,把室内环境、建筑与室外环境有关内容统统教给学生,如此的学生在专业上可塑性较大,就业口径也相对较宽。但,从课程教学的深度上来讲,这种教学模式不及前两者,使学生失去重点。
3.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3.1缺少对现代艺术的系统性的学习和研究。国内目前的艺术教育体系源自“欧洲的古典体系”或“苏联体系”,其常识结构大都还停留在传统手工艺年代的定义模式,而这种艺术形态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滞后于西方的现代艺术,也一直影响着国内的设计教育。
3.2缺少“综合性”教程。现在市面上的教程主要分为偏理论类、偏表现方法类、偏材料类、偏施工、架构类等,而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应该以“设计思维”为主导,通过定义拓展、原理剖析来图形解析考虑,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进行调查和综合评估、审定来完成设计的“图面作业程序”再通过正确的材料选择、适当的架构运用和科学的施工组织办法来完成“项目实践程序”,所以,作为环境艺术设计教程必需有健全的专业体系结构。
3.3盲目因市场需要而设置课程。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很多课程因市场需要而设置,这一点是好的,但市场无需的,有的高校便不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从理论上讲,学界作为一个主要从事教育、科研的机构,它需要是引导和指导市场,通过“理论联系实质”地调查与实践,最后来指导生产与营销的。
3.4专业教师的常识结构不健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拥有艺术、园林、理工综合的常识结构,既熟知现代艺术和林学又精通现代工程建造技术,还有好的环境意识,而现在大部分教师都非常难做到这点。
4.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探索
4.1健全环境艺术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关系到能否提升教学水平和培养环境艺术设计革新人才的重点所在。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国内外环境艺术定义设计教学实践的比较剖析,定义设计围绕设计创意、设计逻辑展开,更重视定义与革新,设计思维与办法。这种专题性的环境艺术教学课题和学习技巧恰恰与革新设计人才需要的综合素质、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谋而合。
4.2多专业背景构筑多样化思维。大学教育的趋势是厚基础宽口径,拓宽专业面,促进学生全方位素质的进步。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建筑学、城市设计学、景观建筑学、室内设计学、人类工程学、行为科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经济学等等。因此,大家倡导各学科内容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重视人与社会、自然协调进步的现代意识,引导学生尽量进行广泛的涉猎。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多样性的选修课学习,引导学生看重潜在课程,这对于学生的生活态度和社会化具备重大影响。
4.3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大自己素质。教师是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实行者。高校应组建一批具备较强实力的教研团队,针对同一课题从不一样的视角来剖析研究,取长补短,全方位系统地满足专业教学。要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参与设计实践,不断拓展视线、更新常识、积累经验,为真的达成“产学研”结合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兴凯,程惠琴.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2]王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考虑[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09